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矿权评价 >> 文章正文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  来源:  阅读:

“十五”规划目标

    ——对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矿产资源潜力作出初步评价,发现一批找矿远景区;对重要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作出评价,发现和评价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大型超大型矿产地,形成一批新的后备资源基地,实现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重大突破。 
    ——初步建立以投资环境为中心的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 
    ——完成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与潜力评价。 
    ——创立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成矿理论,建立并推广以GIS技术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评价系统。 
    ——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完成1:25万区域地下水调查100万平方千米;初步查明中西部8个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加强西部找水,缓解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困难。 
    ——完成一批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合理利用示范研究。 

工作部署

    一、能源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调查评价共计安排13个工作项目。主要工作区域包括北方地区的吐哈、二连、伊犁、准噶尔、海拉尔、鄂尔多斯、巴音戈壁、松辽等8个有利成矿盆地。累计投入10,750万元,六年来(含2005年)累计部署钻探工作量211千米。

    全国煤层气综合规划研究,从2000-2005年共设置5个研究项目,包括中国西部、东部低阶煤煤层气资源调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云南昭通盆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新疆准噶尔盆地、伊犁盆地、吐哈盆地等典型煤矿区煤层气资源评价研究和煤层气评价系统研究等。

    典型地区生态煤调查计划17个工作项目,已部署15个,工作区域在我国西部:新疆和田-民丰、温宿-拜城和乌恰,青海南部和柴达木西部茫崖,西藏昌都和青藏铁路沿线土门,四川攀枝花-会东,云南三江和详云-鄂嘉,内蒙古阿盟二道岭等地区。设计主要工作量:遥感(1:10万)35,100平方千米,填图(1:5万)4,310平方千米,钻探13,750米。

    开展了油气资源战略与选区研究。

    二、固体矿产资源评价 
 
    (一)总体部署

    在全国部署了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398项,涵盖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固体矿产资源等的综合规划研究、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调查、矿产资源预查和普查等各个方面。

    部署工作按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对具有巨大区域资源潜力,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工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并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成矿区带,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重点支持,力争突破。主要包括:西南三江南段、南岭地区、青藏铁矿沿线(雅鲁藏布江成矿区)、天山地区4个地区。第二层次,具有较好的预测资源远景,经过2-3年的科学部署和持续投入,其中部分地区有望上升为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成矿区带。第三层次是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已基本查明或由于技术等原因暂不能开展区域工作,但某些已知矿产地具有较大的局部找矿意义,通过重点安排局部范围的勘查工作,探求资源量。

    “十五”战略性矿产资源评价的预期成果(333+3341)是:铜3000万吨、铅锌3000万吨、锡100万吨、钨50万吨、富铁矿2.5亿吨(矿石)、优质锰8000万吨(矿石)、金1500吨、银30000吨、钾盐4亿吨。

    (二)重点部署区

    1.天山地区

    部署工作项目42项。部署的主要工作地区包括:东天山哈尔里克-大南湖、觉罗塔格、卡瓦布拉克等地区,西天山博罗霍洛、阿吾拉勒西段、赛里木、那拉提西段等地区,塔里木北缘罗布泊地区,新疆-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等。安排主要工作量:1:5万化探普查面积9,330平方千米,1:10万化探1,000平方千米,钻探34,680米,坑探1,060米,槽探107,300立方米。投入经费9,616万元。

    2.青藏铁路沿线

    部署工作项目40项,其中矿产资源预查工作项目铜矿13个、铅锌矿5个、铁矿3个、金矿7个、其他矿产12个。工作区域主要有冈底斯带中东段,东昆仑、冈底斯北部、藏南、唐古拉等。铜矿重点部署在冈底斯矿带中东段、昆仑山口地区;铁矿重点部署在唐古拉矿带;金矿重点部署在东昆仑。安排的主要实物工作量:1:5万化探10900平方千米,槽探82,000立方米,钻探26,650米,坑探2150米。投入经费42,345万元。

    3.西南三江

    部署工作项目50项。其中矿产资源预查工作项目铜矿26个、铅锌矿7个、银矿4个,金矿4个、其他矿产18个。工作区域包括三江云南段、川西地区-藏东地区(三江中段)、青海南部(三江北段)。以铜、富铅锌、锡、富铁等为主攻矿种,以斑岩型、矽卡岩型、喷流沉积型铜矿为主攻矿床类型。三江北段地区工作程度极低,评价工作侧重于面上调查,圈定找矿靶区;三江中南段地区,工作程度略高,工作部署以预查为主。安排主要实物工作量:1:5万化探24,360平方千米,钻探50,200米,坑探3,400米。投入经费15520万元。

    4.南岭地区

    2001—2005年在南岭地区共安排部署矿产资源评价项目34个,主要部署在南岭(湘南、粤北、湘赣相邻地区、湘桂相邻地区)、粤西、湘西雪峰山、广西桂中凹陷边缘和琼西南等5个地区,基本涵盖了“十五”规划要求部署的区域。安排主要工作量:钻探77,800米、1:5万化探8,022平方千米、槽探372,560立方米。投入经费13,620万元。

    (三)其他工作部署

    1.川滇黔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

    已部署矿产资源预查工作项目20项,其中铜3项、铅锌10项,金2项,铼钼1项,铂族1项,锰3项。工作区域主要分布于川滇黔相邻地区的四川攀西地区、黔西北地区、滇东北地区。安排主要实物工作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7,100平方千米,槽探148,500立方米,坑探6,500米,钻探21,000米。投入经费5,240万元。

    2.祁连金属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区

    已部署矿产资源预查工作项目14项,主要矿种为铜、钨等,工作区域主要分布于秦-祁-昆成矿域中部,安排主要实物工作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200平方千米,槽探14,500立方米,坑探1,460米,钻探4,960米。投入经费2,609万元。

    3.秦岭大型贵金属基地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

    部署项目41个。主要矿种为金、银、铅、锌、铜等。主要工作部署在甘南和陕南、豫西南和鄂西北4个成矿远景区。投入经费9,650万元。

    4.东部工业基地接替资源调查评价区

    2001-2005年东部工业基地接替资源调查评价安排工作项目68个,主要部署在辽东地区、辽西南地区、吉林集安-长白、黑龙江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冀西北乌龙沟-上黄旗、山东荣城-胶南、内蒙古二连-东乌旗、山西中条山、皖赣相邻地区、粤东和闽中等地区。安排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87,100米,1:5万化探19,440平方千米。投入经费16,440万元。

    5.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

    在新疆西昆仑-阿尔金地区已部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项目25个。工作地区主要包括阿尔金断裂北带地区、阿尔金南缘断裂带两侧、东昆仑西段南带及北带地区、库木库里盆地、西昆仑尼雅河地区、叶尔羌河地区和玉龙喀什河地区等。安排主要工作量:1:10万化探8,100平方千米,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6,500平方千米,钻探5,000米,槽探93,500立方米,坑探1,150米。投入经费7,390万元。

    6.非金属矿产资源

    “十五”共部署3个计划项目,包含27个工作项目。其中“高效建材非金属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包括11个工作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湖北、广东、福建、江西、贵州、浙江及京九沿线等地区;“优质化工非金属资源评价”计划项目安排工作项目13项,项目分布范围以扬子地台、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华北地台北缘、浙江西部、桂北-粤北、湘西-黔东南等地区为重点,以富磷矿、硼矿、萤石、硫铁矿、重晶石等为主攻矿种。“东部地区优质高效非金属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包含“东南沿海非金属矿产资源区域潜力评价”、“东南沿海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和“北京地区优质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等3个工作项目。主要部署在苏、浙、闽、粤及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安排主要工作量:钻探16,946米,槽探73,200立方米,坑探620米,浅井431米。投入经费2,970万元。

    7.金属矿产资源专项研究

    部署“优质锰矿资源勘查”计划项目1项,包含工作项目25个。项目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桂西南、滇西南、滇东南、川渝陕、湘中、湘南-粤西北、晋冀蒙辽、滇东北-黔西南和湘渝黔交界处等9个区域。安排主要实物工作量为:钻探21,440米,槽探93,400立方米,坑探5,080米,浅井2,270米。投入经费3,060万元。

    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综合研究 
 
    重大成矿理论及找矿方法研究共安排了27个工作项目,其中重大成矿理论研究项目10个,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规划部署研究项目17项,研究区域包括全国陆域,重点在西部地区。2005年部署“我国主要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战略跟踪研究”、“我国主要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调查成果集成”和“我国西部主要成矿区带工作部署跟踪研究”3项。

    矿产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研究已部署工作项目有4项,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4项,评价信息系统1套。

    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共安排了16个工作项目。

    矿床环境示范研究只安排矿床环境评价指标研究1个项目。工作区域包括福建峰岩铅锌矿床、广东大宝山铜矿床、湖北铜绿山铜矿床、河北蔡家营铅锌矿床和河北北岔沟门铅锌矿床。投入经费7,301万元。

    四、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十五”期间,部署了全国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在我国北方11个盆地(平原),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银川平原、鄂尔多斯盆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西辽河平原,华北平原、山西六大盆地,西南8省(区、市)岩溶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淮河流域部署了1:25万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在辽宁、内蒙、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广西等14省(区、市)的缺水地区布署了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投入经费34,360万元。

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一、能源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2004年完成了中国油气资源区域评价战略研究工作,2005年基本完成了能源战略跟踪研究的目标任务。更新了一批油气资源基础数据,深化了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工作,系统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和供需形势,从三个层次提出了我国油气资源安全战略、勘探开发战略和前期勘查战略,提出了可供国家组织实施油气资源前期勘查的16个战略选区,以及近期、中长期工作部署和重大项目建议,建立了全国油气资源分布及勘查工作程度空间数据库。

    煤层气资源远景调查评价研究共5个项目,其中完成3个,2个项目正在执行之中。编制了煤层气资源分布图、勘探开发规划图共计59幅,建立了28个主要煤矿区的图形数据库,汇总了全国38个煤矿区井下煤层气抽放量相关的资料,对四种构造盆地类型和四个聚煤时代的低阶煤储进行了研究,开展了主要盆地低阶煤生气、运聚成藏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首次对西部鄂尔多斯盆地、云南昭通盆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等低阶煤进行了资源量测算,1,200米埋深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22,106亿立方米。

    典型地区生态煤和环保型煤资源潜力评价完成10项,正在实施5项。截止2005年,已探获333+3341煤炭资源量63,653万吨;在建5项预获煤炭资源量79,826万吨。

    二、固体矿产资源评价 

    (一)重点部署地区主要进展与成果

    1.天山地区

    在已部署的42个工作项目中,有28个项目已完成。2001-2004年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不完全统计):1:5万化探普查面积9,330平方千米,1:10万化探1000平方千米,1:5万地质测量200平方千米,1:5万水系测量604平方千米,1:5万遥感地质解译8,500平方千米,1:1万地质测量16平方千米,钻探35,580米,坑探950米,槽探113,535立方米。

    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综合异常1365处;累计探获资源量(333+3341):金59.319吨,银4,311吨,铜561.66万吨,铅锌480.7367万吨,钼15,887吨,氯化钾2.5亿吨。

    新发现矿产地24处。比较重要的有:土屋-延东铜矿预查-普查工作(图4-1),提交铜金属资源量(333+3341)260.02万吨;共生银580吨,伴生金40.57吨、银1807.45吨、钼15887吨、铅锌14267吨;在罗北凹地及其东西两侧台地上发现了具有工业意义的卤水钾盐矿,探明KCl给水度资源量2.53亿吨,KCl平均品位1.4-1.84%,证实了罗布泊盐湖是一个特大型钾盐矿床;发现维权银矿床,求得3341级银资源量580吨,具中型以上规模;发现彩霞山铅锌矿,初步估算铅锌资源量(333+3341)(Pb+Zn金属量)为256.94万吨,铅+锌平均品位2.71%;伴生银金属量1343.54吨。

    2.青藏铁路沿线

    部署的40个项目中已完成项目33个。完成的实物工作量:1:10万地质测量5,000平方千米,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00平方千米,1:5万地质测量142平方千米,1:5万化探13,472平方千米,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742平方千米,1:5万遥感地质解译13,000平方千米,1:5万化探90.5平方千米,1:1遥感解译8,800平方千米,1:1万地质测量26平方千米,钻探2,227米,槽探162,930立方米,坑探2,551米,浅井50米。

    取得的主要成果:新发现综合异常133处,在主要的异常区或成矿有利地段已开展了矿产资源远景(潜力)评价,发现和证实了一批重要的矿床(点)和大量的矿化信息。新发现具有大型或超大型规模潜力的铜、富铁、富铅锌、钴、金矿床有驱龙(图4-2)、厅宫、甲马、尤卡朗、勒青拉、驼路沟、大场、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富硼锂碘油田水等19处。具有中型以上规模潜力的矿床有41处,其中吹败子铜矿、得明顶铜矿、朱诺铜矿、克鲁铜矿、肯德可克钴矿、祁漫塔格多金属矿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巨大。

    累计提交的资源量(333+3341):铜1,061.1万吨、铅锌762.19万吨、银3803.5吨、富铁26,541万吨、铬铁矿1万吨、钨2.3万吨、钨锡1.61万吨、金176.93吨、锑68.14万吨、钴2.77万吨、铋6.69万吨。累计提交新发现矿产地32处。发现综合异常133处。

    3.西南三江地区

    已结题项目为33个。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1:5万化探25,041平方千米,1:5万遥感地质解译11,000平方千米,钻探40,891米,槽探327,575立方米,坑探5,200米。

    取得的主要成果:新发现和评价了一批具有良好勘查开发前景的矿床(点),圈定了大量的地物化遥综合异常区。新发现具有大型或超大型规模潜力的铜、富铅锌、银金多金属矿床有普朗、羊拉、白秧坪、大平掌、老厂坪子、芦子园、无极寺、长安、里仁卡、沙拢弄铅锌矿、俄龙呷汞矿、丁钦弄、颠达、砂西、脚根玛、热隆锡矿等21处。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的矿产地77处。通过1:5万化探测量圈定综合异常200余处,多数与矿产有关,显示了良好的找矿潜力。

    累计提交资源量(333+3341):铜1051.54万吨、铅锌2537.2万吨、银15296.2吨、锡26.74万吨、锰38.78万吨、金315.16吨、锑26.74万吨、钴1444万吨。累计提交矿产地38处。

    4.南岭地区

    南岭地区优势矿产资源调查已完成项目18个,有16个项目仍在续作;累计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67,162.72米,坑探13,189.69米,槽探398,618.03立方米,浅井782.53米,1:5万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6,222.5平方千米,1:1万土壤215.12平方千米,1:1-2万高精度磁法测量429.53平方千米,1:1万电法测量18平方千米,1:1万地质简测1902.7平方千米。

    已提交(333+3341)资源量:锡35.43万吨、铅+锌115万吨、锰矿石2,028万吨、金198吨、锑16.88万吨;实际控制(333+3341)资源量:钨(WO3)+锡109.77万吨、铅+锌570万吨、金29.118吨、银7,238.51吨、铜73.53万吨、铁+锰矿石量4,789万吨。新发现矿产地75处。

    湖南千里山-骑田岭地区累计估算(333+3341)锡铋资源量82万吨,(其中铋10万吨)、铅锌量101万吨、银量1087吨;其中白腊水矿区锡铋资源量51万吨(主矿体19号脉19万吨)。新发现矿产地15处,其中可供普查的矿产地5处,可供详查的矿产地2处。湖南九嶷山—姑婆山地区锡多金属矿评价,显示九嶷山矿田大坳矿区北部有寻找隐伏矿的较大潜力,挂沟冲矿区新发现蚀变花岗岩型和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远景大。姑婆山岩体北西侧接触带构造-矽卡岩复合型锡矿也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湖南诸广山-万洋山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评价,在锡田矿区钻探见到深部矿体,反映该类型矿体较稳定,具极好的找矿远景,预测锡资源量48.69万吨,钨(WO3)20.46万吨;湖南唐浒坪金矿评价与湖南青京寨-桐溪金矿评价分别提交金资源量(333+3341)47吨和55吨;湖南花垣-古丈优质锰矿评价及湖南团山-牛坡头优质锰矿评价分别提交了锰矿石资源量(333+3341)1,178万吨和850万吨;乐东县抱伦金矿圈定金矿体27个,平均品位1.00-29.30g/t,共获得金资源量(333+3341)60余吨。

    (二)其他地区主要进展与成果

    1.川滇黔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

    已完成12个项目,正在进行的项目8个。完成的实物工作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4,000平方千米,钻探12,609米,槽探151,152立方米,坑探6,847米。

    新发现具有大型规模的矿床有5处,即:油房沟铜矿、红花铅锌矿、宝水溪铅锌矿、乐红铅锌矿、银厂坡铅锌矿,具有中型以上规模与潜力的矿床有20余处。

    已提交新发现矿产地19处,其中铅锌9处、锰6处、金3处、铂族1处。未完成项目预计提交的矿产地10处。预计到2005年底累计提交资源量(333+3341):铜50万吨,铅锌320万吨,锰1,000万吨,铂1.82吨,金64.71吨,铼15吨。

    2.祁连金属矿产远景调查区

    已完成项目15个,5个项目正在进行。完成实物工作量:1:5万地质测量202平方千米,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3,082平方千米,1:5万重砂测量298平方千米,1:5万遥感解译4,000平方千米,1:1万地质测量15.4平方千米,钻探6,565米,槽探60,532立方米,坑探2,129米。

    提交新发现矿产地5处。评价了世纪、贵山、祁宝钨矿床。证实区内找矿潜力巨大,预计区内钨资源量(333+3341)在100万吨以上。

    提交资源量:截止2004年底,完成及在建项目控制的资源量(333+3341):铜20.67万吨、铅15.93万吨、锌3.68万吨、金39.79吨、钨7.29万吨、银139.17吨、铁3414.41万吨、钴1136.11吨。

    3.秦岭大型贵金属基地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

    部署41个工作项目,已完成项目25个。在秦岭地区发现和证实了一批重要的矿床(点),新发现具有中型-大型规模潜力的铅锌、银、金矿床30处。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9,146.3平方千米,钻探36,123米,槽探255,282立方米,坑探6,185.9米。

    探获资源量(333+3341):铅锌1,235.9万吨,铜39.26万吨,金95.255吨,银22,881吨。

    4.东部工业基地接替资源调查评价区

    东部工业基地接替资源调查评价2005年前已结题项目32个,正在实施的项目36个。2001-2004年累计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为:1:5万水系测量15,734平方千米,钻探79,991.9米,槽探438,422.32立方米,坑探6,692.5米,浅井701.8米。

    累计提交新发现矿产地85处,探获资源量(333+3341):铅锌580万吨、金366吨、银6,834吨、铜41.58万吨、锰102万吨、铁959万吨、钼36,263吨、钴23,598吨、镍24,991吨、锡4.61万吨、锗1,919吨。

    凤城青城子外围发现了2处大型金矿,探获金资源量(333+3341)203吨。尖山沟金矿探获金资源量(333+3341)182.94吨,其中333级别115.58吨,伴生银资源量(333+3341)267.33吨;白云三道沟金矿探获金资源量(3341)20.20吨。宽甸庙沟地区提交可供普查的硼矿产地1处,提交B2O3资源量25.28万吨。

    吉林集安-长白地区:大横路评价区探获资源量(3341):钴17,424.08吨,铜38,364.84吨,金4.38吨。

    冀西北乌龙沟-上黄旗成矿带:隆化北岔沟门铅锌矿提交资源量(333+3341):铅34.22万吨,锌50.70万吨;镰巴岭铅锌多金属矿估算资源量(333+3341):铅锌123万吨,金25吨,银1,212吨,铜8.5万吨,预计新增资源量(333+3341)铅锌100万吨,金44.2吨,银238吨。

    闽中地区:已提交福建峰岩、上姚等13处不同矿种矿产地,累计探获资源量(333+3341):金5.7吨,银1,706.7吨,铅69.44万吨;锌151.96万吨,铜2.48万吨,镍24,991吨,矿石品位总体较高。2005年项目完成后预计还可提交建瓯八外洋、顺昌山后、浦城金竹坑等8个矿产地,并转入下一步勘查工作。各矿区主要铅锌矿资源量(333+3341)达96.10万吨。

    此外,在山东荣成—胶南铜石地区下寒武统地层中发现东大湾—梨方沟、贺山庄—红旗新村、刘家庄北岭金矿产地4处,提交金资源量(333+3341)16吨。在内蒙古二连—东乌旗评价了4处矿产地,提交金资源量(333+3341)30.95吨。在山西中条山及邻区,发现铜多金属矿产地9处,估算资源量(333+3341):铜12万吨、铅25.41万吨、锌3.18万吨、银462.64吨。在皖赣相邻区,发现金银铅锌锰多金属矿产地28处,估算资源量(333+3341):锡4.61万吨、铜21.78万吨、金74.2吨、铅23.19万吨、锌21.41万吨、银2,661吨。在粤东地区:控制铅锌资源量(333+3341)铅锌53.63万吨。

    5.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

    在已部署的34个工作项目中,有23个已完成,已提交或即将提交成果报告。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1:10万化探8,100平方千米,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6,682平方千米,1:5万遥感地质解译2,400平方千米,1:2.5地质测量13平方千米,1:1地质测量70平方千米,大中比例尺地质测量264.72平方千米,钻探7,757.87米,槽探126,927.44立方米,坑探3,072.1米。2005年下达计划主要工作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600平方千米,钻探2,900米,槽探16,000立方米,坑探200米。

    取得的主要成果:圈出以金、铜、钼、铅锌多金属为主的1:5万和1:10万化探综合异常261处,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初步控制资源量(333+3341):铅+锌160万吨、优质高岭土矿石量4.9亿吨,金121.99吨,银1192.6吨,铜56.4567万吨,铁23,744.42万吨,钨30吨,锡2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0处,在钨锡、锑汞、金、铜多金属找矿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白干湖钨锡矿、喀拉达湾铜多金属矿、畅流沟金矿、黄羊岭锑汞矿、帕西木金矿等一批大中型远景矿产。

    白干湖钨锡矿:I、II矿段为白钨矿型,III矿段主要为黑钨矿石英脉型(图4-3)。平均品位钨(WO3)0.41%、锡0.23%。初步估算钨资源量(3341)达30多万吨,伴生锡资源量大于20万吨。该成矿带有可能成为我国继南岭钨锡成矿带之后又一个钨锡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6.固体非金属矿产资源

    27个工作项目,已完成19个。主要完成的实物工作量:1:5万地质测量781平方千米,钻探15,611.78米,槽探5,948,182.44立方米,坑探82,375.1米,浅井583米。

    发现综合异常5处,新发现矿产地37处。初步控制资源量(333+3341):三氧化二硼52.05万吨,金红石480.94万吨,萤石2,224.6万吨,膨润土430.8万吨,石英砂15,065.7万吨,地开石2,052.63万吨,叶蜡石316万吨,高岭土4,470万吨,玻璃砂14,800万吨,锂辉石345.34万吨,水泥用灰岩8,872.38万吨,沸石5,403.49万吨,优质硅质原料14,433.91万吨,凹凸棒石粘土10,082.16万吨,纤维状坡缕石380.71万吨,脉石英260万吨,硫铁矿5,534万吨,磷矿13,455.84万吨,雄黄矿20万吨,钠硝石矿447万吨。

    7.优质锰矿专项研究

    完成工作项目22项,其中1999-2004年度完成主要工作量:钻探18,940(规划目标为18,861)米,坑探6,213(规划目标为50,801)米,浅井2,183(规划目标为2,170)米,槽探93,112(规划目标为87,900)立方米。

    初步估算锰矿资源量(333+3341)1.28亿吨,其中优质锰矿资源量9,586万吨。新发现一批矿产地具有较大找矿潜力,通过进一步工作还可新增优质锰矿资源量5,000万吨以上,已超额完成规划确定的新增优质锰矿资源量(333+3341)5,000万吨及氧化锰矿1,000万吨的目标。

    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综合研究 

    1.重大成矿理论及找矿方法研究:已完成9个工作项目,1个项目尚在进行中。

    主要成果:(1)从系统论的角度首次完成了对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2)提出了中国成矿体系四阶段发展模式及各阶段主要成矿作用(太古宙陆核成矿体系;元古宙陆核边缘裂谷和裂陷槽成矿体系;古生代板块成矿体系;中新生代大陆成矿体系),并总结了中新生代大陆成矿体系四种动力学机制;(3)在分省(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主要成矿区带的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4)通过矿床成矿系列、成矿系列类型与成矿谱系的研究,初步构筑了中国成矿体系并对中新生代中国大陆成矿体系进行了典型研究;(5)进行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及对铁、金、钨、锡等12种金属矿产进行了资源潜力的评价;(6)根据最新资料在MAPGIS平台上编制了40张综合图件;(7)建立了由区域地、物、化、遥、矿产等多元成矿信息提取分析子系统和矿产资源信息综合子系统两大模块组成的区域矿产综合评价系统(MRAS);(8)获得了一批成矿年代学新资料及其他资料;(9)通过对26个省(区)研究提出803个成矿预测区,优选出213个找矿靶区,45个靶区验证结果较好,共发现矿床(矿产地)110处。

    2.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综合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0-1500米的精细定向构造剖面,确定剖面中大型韧性剪切带;(2)系统建立主孔0-1500米岩心的岩性剖面。依据岩石副矿物锆石中矿物包体的化学成分,配合相应的温压条件估算,确定榴辉岩围岩超高压峰期的温压条件:T= 720-850°C, P>28kb, 与榴辉岩确定的峰期温压条件十分吻合;(3)确定0-1500米榴辉岩及其围岩的各种类型岩石的锆石中普遍保存以柯石英为代表的超高压矿物包体。提供了巨量物质深俯冲的证据;(4)SHRIMP 铀-铅(U-Pb)定年结果表明,片麻岩锆石核部记录了元古代的原岩形成年龄,幔部记录了240-220百万年的超高压变质年龄,而边部则记录了220-200百万年的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为年代格架的建立提供重要基础资料;(5)对0-1500米中超镁铁质岩石的2.5吨砂样进行矿物分离,系统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发现,超基性岩中保存了标志性深地幔成因的矿物。

    3.资源潜力评价和跟踪部署研究。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综合评价及规划研究、我国东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力预测、中国中西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力预测、中国中西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划部署研究、成矿预测指南等5个工作项目。正在实施11项,拟在2005年度开始启动的3项。完成实物工作量:薄片切制及鉴定200件、光片切制及鉴定100件、包裹体制片50件、各类测试分析样品900件、VLF剖面测量50千米、IP剖面测量10千米、EH4剖面测量5千米。此外,完成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综合图件100张,初步搭建各类专门数据库6个。

    4.矿产资源评价信息数据库建设。完成了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全国矿产地(行业)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系统(KCD1.0)开发。已完成数据库系统建设2个,编制全国性大型图件200多张。其中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采集收集了地质资料88,584份,整理录入地质工作程度资料97,213条(其中矿区勘查报告44,248条),矿产地57,866处,矿区主要实物工作量数据144,636条。汇总地质工作程度资料94,699条(其中矿区勘查报告42,146条),矿产地56,802处,矿区主要实物工作量数据137,248条。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建设完成工业地勘部门9,000多个矿产地数据录入,和800多典型矿床数据。矿产地数据库录入9,000多个重要矿产数据。

    5.在矿产资源评价信息系统方面:(1)合作研发了MOPAS系统;(2)引进加拿大约克大学的GeoDas系统,以云南三江为例,采用GIS的数字综合分析处理方法,圈定潜在矿床分布的综合异常。

    6.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和矿床环境示范研究,已完成5个工作项目,其它11个项目尚在进行中。

    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一是建立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框架,开展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基本完成了主要功能模块的开发。将全球、各大洲和周边主要国家地理图、地质图和矿产地数据库整理入库,开展了俄罗斯、蒙古、缅甸和老挝等周边国家的重要成矿带圈定和资源潜力评价与对比工作,提出了可供指导境外风险勘查的资源潜力区域。编写了《应对全球化: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之一)》阶段性成果报告,提出了我国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的政策建议。二是完成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矿业开发现状及政策研究》和《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现状及趋势》两份报告。三是建立了所研究矿床不同介质(水系沉积物、水、土壤、农作物等)环境基准值和基准值研究方法;初步完成矿床地质信息→矿床环境信息的提取、转化思路和方法;初步完成矿床环境信息系统开发并建立5个矿床的环境信息评价数据库;初步建立矿床环境指标GIS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

    四、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一)工作进展

    完成工作项目145个。完成1:25万水文地质及其环境地质调查178.62万平方千米,1:10万水文地质调查8.115万平方千米,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8.017万平方千米,1:25万水文地质简测2.08万平方千米,1:2.5万水文地质剖面1500千米,洞穴探测60多千米,浅地震勘察63千米,钻探6.05235万米,浅钻75.47万米,水准测量627千米,水土测试样21.0616万组,各类勘探井340眼,红层浅井5万余眼,物探2.5827万点,高程测量1609个,GPS测量395点,GPS标石埋设160座,GPS固定站4座,自动化监测系统8组,地裂缝自动监测站1组,分层标2组,基岩标1座,标房5座,地下水均衡试验场2个,开发示范工程34处,岩溶水动态监测点200多处,岩溶水动态自动化监测点6处,岩溶塌陷自动化监测站1个,成果图件344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图数据库146幅,数据库17个,数据信息系统或管理系统6种,建立了地下水空间分析系统和各盆地(平原)三维可视化地质结构模型。

    (二)主要成果

    1.完成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

    重新评价了我国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分布,摸清了全国地下水资源家底。全国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多年平均为9,235亿立方米。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天然淡水资源8,837亿立方米;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3,527亿立方米。全国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277亿立方米,半咸水天然资源121亿立方米。总体上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相对匮乏;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平原区的相对匮乏;不同类型地下水资源数量也各有差异。

    在全国地下水资源中,按面积统计,有63%的地下水资源可供直接饮用,12%为不宜饮用但可作为工农业供水水源,约8%的地下水资源不能直接利用,需经专门处理后才能利用。南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可供直接饮用,但部分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北方地区的丘陵山区及山前平原水质较好,中部平原较差,滨海地区水质最差。北方丘陵山区分布着与地方病有关的高氟水、高砷水、低碘水和高铁锰水等。约有7000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

    建国以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一直持续增长。地下水年开采量,从70年代的572亿立方米/年增至1999年的1116亿立方米/年。北方地区开采量占全国开采量的76%。地下水供水比例与用水结构发生变化。从用水结构来看,我国农业灌溉用地下水占地下水总用水量的比重最高,但目前呈递减趋势,工业用地下水的比重明显上升,生活用地下水的比重基本持平。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平均占30%。

    地下水开采潜力是指在现状开采条件下可以扩大开采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淡水开采潜力约有70%。南方潜力较大,达86%;北方潜力较小,不足45%。

    2.北方11个盆地(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建设和概念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最新成果

    基本查明了我国北方11个大型盆地(平原)的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地下水系统补径排条件和循环演化规律,初步建立了这些盆地(平原)的地质、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对地下水的形成、循环和演化规律,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环境效应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华北平原、山西4个盆地和银川平原等的地下水三维数值模型。

    初步查清了各大盆地的资源量。除东北3平原、山西六大盆地外,天然资源量为782.66亿立方米/年,可开采资源量为453.21亿立方米/年。圈定了一批开发的大中型地下水资源勘查远景地段。在鄂尔多斯盆地圈定了39处,塔里木盆地37处,河西走廊24处。

    在以往工作和最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标准,初步建成了华北平原、山西4个盆地、东北3大盆地(平原)和河西走廊等地下水空间信息系统。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及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为大型盆地,尤其是深层地下水勘查提供示范作用。

    3.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及其环境调查评价取得了丰硕成果

    查明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有地下河3,066条,富水构造180余处,地下水天然资源1,808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765亿立方米,岩溶地下水已开采量92亿立方米,可有效开发利用资源511亿立方米。具有调蓄能力的岩溶表层带约24.5万平方千米,调蓄量247.4亿立方米/年。

    利用遥感技术首次全面查明了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分布特征,划分了石漠化的程度等级、研究了石漠化的成因、影响因素和发展演化趋势。完成了71幅1:25万图幅5,878个图层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建立了西南岩溶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并在环境分区的基础上,以岩溶流域为单元,对所有流域从大到小进行了系统划分,初步划定岩溶水系统4,333个。

    查明了32个岩溶流域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水资源资源特征,编制了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提出了11个重要地下水开发工程方案,并因地制宜地兴建了多处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开发示范工程和合理开发利用示范区。

    4.严重缺水地区的找水勘探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十五”期间,在西北、东北、西南的严重缺水地区共施工各类勘探井340余眼,红层浅井6万余眼,累计供水量约70万立方米/天,直接解决超过300万人口和20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掌握了西部严重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和现状,对西部地区三个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红层区和西南岩溶区)划分了黄土高原区、内陆盆地山前平原区、山地高原区、红层盆地区和岩溶石山区五种缺水类型。

    选择典型地区开展了地下水资源勘查示范,探索出“划分类型,典型示范;总结经验,编制规划;辐射带动,逐步解决”的工作模式和“调查-示范-区划”的工作方法,并探索出严重缺水地区物探“找水”新方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和取水工程新样板。

    5.苏锡常地区浅层水资源和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调查取得重要成果

    苏锡常地区浅层水天然资源量约为10.46亿立方米/年,微承压水可采资源量约为3.2亿立方米/年,为在禁采深层地下水的条件下寻找新水源提供了依据。

    淮河流域平原区水质调查表明,埋深小于20米的地下水质较差,污染较严重;埋深20-50米的地下水质稍好;埋深大于50米的地下水质一般较好,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

十五主要成效

    能源矿产调查评价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海域新区油气资源评价圈定出38个重要油气沉积盆地,新发现一批含油气构造。其中,预测6大主要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量约228亿吨油当量。在南海深水海域首次发现巨厚中生代地层,为进一步开展深水领域油气资源调查指明了方向。完成北黄海油气资源远景初步评价;首次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标志和海底赋存证据;伊犁、吐鲁番、二连等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评价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一批可观的铀矿资源量。

  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了重要进展。铜、钾盐等紧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出现了良好局面,锡、钨等优势矿产地位得到显著增强。在我国西部地区研究确定了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发现一批找矿远景区,评价出一批战略性矿产的大型、超大型矿产地,为形成一批新的后备资源基地奠定了基础。在中部和东部老矿山外围和一些重要成矿区带发现了一批接替资源。豫西南和闽中地区铅锌银矿调查评价、辽宁青城子外围金银矿和湖南柿竹园与香花岭外围的锡矿调查评价等获得新突破。“十五”期间,新增矿产地443处。

  “十五”期间主要矿产资源提交和已控制新增资源量(333+3341):铜2758万吨,铅锌6814万吨,铁76277万吨,锰10402万吨,锡161万吨,钨68万吨,煤14.3亿吨,银63291吨,金1340吨。其中,东天山、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成矿区带有望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铜矿勘查后备基地。银、铅锌、铁、锡、铀等矿种提交新增资源量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完成全国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基本摸清了地下水资源的“家底”。完成1:25万区域地下水调查178.62万平方千米,完成规划目标的178.6%;初步查明中西部8个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在鄂尔多斯能源基地、北京等严重缺水城市、西北和西南等饮用水极度困难等地区,开展了找水示范工作。初步解决了西南红层地区、西北干旱地区12省(区、市)300多万人基本生活用水。

  初步建立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框架;完善了成矿体系和成矿系列等区域成矿理论;建立并推广以GIS技术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评价MRAS系统。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十五”期间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所发现评价的一大批能源、重要矿产和水资源等矿产地和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巨大,推动了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罗布泊大型钾盐矿现已开发。云南羊拉铜矿、普朗铜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兰坪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等矿床转入商业勘查开发利用。青藏铁路沿线矿产资源评价成果已转入勘查开发。

 

】【关闭窗口
 :: 站内搜索 ::
 
 :: 点击排行 ::
·关闭合法煤矿政府应当给..
·对人民政府对生产事故调..
·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向上级..
·委托投资协议书
·修铁路煤炭资源被压覆,..
·投资入股协议书范本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与职责
·增资协议书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